17.3.17

「戲綵娛親」與「滌親溺器」

日前有報導指今年DSE中文科口試題目,以二十四孝故事「戲綵娛親」及「滌親溺器」來討論孝道,哪個比較可取。有考生表示連題目那幾個字也不會解,擔心表現不濟。

二十四孝我沒有讀過,但是當中一些內容衍生出來的民間故事和成語,從各種文學作品也能涉獵一二,例如「緹縈救父」、「臥冰求鯉」、「扇枕溫衾」等等。老萊子「戲綵娛親」我是在魯迅的文章裡讀過,「滌親溺器」雖是初見,但是由字面已可明白它的意思,即使不知背景故事,要討論也非是完全老鼠拉龜吧。

也許,現今教育普遍的問題,是學習不得其法,學完也不知道自己學了什麼,更遑論融匯貫通,舉一反三。當然師長有責任,教育制度有缺失,說來可長篇了。學生能力有高低,倒是正常,不必大驚小怪,不必搞到「讀書不成」好似大禍臨頭一樣。我也不信沒有聰明穎悟的孩子,能夠應付這道考題。

其實以上都不是本文的重點。我想講的是,中文科要考oral,將母語當外語教,根本就是黐線。而且不管中文科還是英文科,考oral的模式,拿取高分是靠互相傾軋、鬥爭,正是敗壞學子的道德。母語非中文的學生,應該另設一套中文課程,與本地學生分開學習,分開評估成績。香港教育真的出了大問題,必須撥亂反正,拯救我們的下一代。

4.3.17

八年

《蝶戀花》
納蘭性德

辛苦最憐天上月,一夕如環,夕夕都成玦。若似月輪終皎潔,不辭冰雪為卿熱。
無那塵緣容易絕,燕子依然,軟踏簾鉤說。唱罷秋墳愁未歇,春叢認取雙棲蝶。